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四部门
对于印发《对于支持高校毕业生来昌创业就业
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区(开发区、管理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地方金融管理部门:
《对于支持高校毕业生来昌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已经2025年第28次麻豆男人的天堂日韩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南昌市财政局
&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别苍蝉辫;南昌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南昌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2025年9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对于支持高校毕业生来昌创业就业
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在昌创业就业,确保我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现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以下若干措施。
一、岗位开发与就业激励
1.挖掘各类岗位潜力。加大与中央、省驻昌单位岗位资源协调力度,提供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以“8810”行动计划为引领,进一步挖掘全市各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岗位潜力,提高对应届毕业生的招收比例,新增限应届毕业生岗位数量,在上一年基础上递增15%,力争实现驻昌高校毕业生留昌率稳步提升。〔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扩大就业见习和社会实践规模。支持各级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全市募集适合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1500个。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给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的就业见习补贴,对当年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补贴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00%(该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开展“青英归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年发布实习岗位需求人数不少于2000人。〔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对公司稳岗扩岗政策支持。对2024年1月1日以来新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至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含3个月)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公司,按每招用1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该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对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小微公司,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部分。首次在昌缴纳社保满12个月的,按照全日制博士5000元/人、全日制硕士及高级技师3000元/人、全日制本科及技师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公司提供就业岗位补贴。〔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鼓励引导基层一线就业。对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江西户籍或从江西省高校毕业的高校毕业生,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到我市专精特新中小公司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实际在岗月数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发放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实施江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全市面向应届毕业生设置服务乡村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健康乡村、乡村教育、基层青年工作等专项岗位200个左右。〔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充分动员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会员公司积极融入支持高校毕业生来昌创业就业工作,多渠道募集岗位,通过精准对接供需、提升人才能力、支持创业孵化、优化政策环境等多维度发力。〔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创业支持与金融扶持
6.推出“人才创业贷”。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技师和高级技师来昌创业提供“创贷”+“人才贷”的“人才创业贷”组合,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和技师按照最高100万元(30万元创贷+70万元人才贷),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和高级技师按照最高200万元(30万元创贷+170万元人才贷),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按照最高400万元(30万元创贷+370万元人才贷)的标准,“创贷”按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给予财政贴息,“人才贷”按实际放款利率的50%给予财政贴息。〔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每个县区至少建立一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工商税务代办、创业培训和政策指导等“一站式”创业服务,组织路演活动促进投融资对接,建立成果转化与市场拓展通道。〔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举办青英人才创业大赛。创新“赛事举办+人才政策+产业发展”模式,每年举办青英人才创业大赛,全年培育青年创业项目200个以上,为项目提供创业赛事奖金和创业场地支持。发起设立总规模1.6亿元青年创业投资基金,对青年初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符合南昌产业政策、有市场、有前景、有特色的中小公司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团市委、市中小公司局、红谷滩区人民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育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可免费参加由我市各级人社部门组织、委托具备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的各类政府补贴性创业培训。对我市行政区域内在校生或离校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且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吸纳1人以上新增就业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增加1人给予1000元补贴,最高不超过25000元(该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叁、能力提升与就业服务
10.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接我市龙头公司,面向高校毕业生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培训,新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电子竞技、健康照护等新职业培训。广泛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结合当前市场用工主要需求方向加大技能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公司生产一线就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完善困难毕业生实名帮扶机制。每年收集离校后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名单,建立实名帮扶台账,提供“1131”就业服务(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对符合条件的毕业学年困难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高效办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推出“员工录用、灵活就业、个人创业、就业援助”等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依托全市各级5+2就业之家,在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加密“小而美”“专而精”的招聘活动举办频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岗位精准推送。〔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强就业权益维护。开展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创新“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工作模式,持续开展“劳动法治进高校权益维护有保障”专项行动,增强高校毕业生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安心住宿与城市融入
14.完善人才驿站(洪漂驿站)等求职免费住宿服务。在全市产业密集的开发区及未来科学城设立“人才驿站”,在交通便利、生活配套相对完善的区域科学布局“洪漂驿站”,全市驿站床位力争突破1000张。“洪漂驿站”面向35周岁(含)以下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及大专历届毕业生(含当年度应届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求职住宿;“人才驿站”面向毕业叁年内(含毕业年度)有意愿来昌就业创业的南昌市以外户籍(含安义县、进贤县)高校本科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提供最长叁个月的免费求职住宿。〔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团市委,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开展“万名学子走进南昌”和青年夜校等系列活动。组织省内外高校大学生在“走进南昌”活动中感受城市文化、了解人才政策、寻找发展舞台,全年组织报名参加人数不少于10000人,直接联系服务1000名以上省内外高校学子。规范开展青年夜校,全年争取提供不少于20门1000节次课程,覆盖不少于10000人次,不断增强青年人才与城市的黏性。〔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团市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附则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国家、省、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文件下载: 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四部门对于印发《对于支持高校毕业生来昌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洪人社规〔2025〕1号)
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四部门对于印发《对于支持高校毕业生来昌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洪人社规〔2025〕1号)
政策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