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生活必需品系统监测显示,南昌市2月水产物价格市场运行情况具体表现如下:
一、价格运行总体情况
据商务部系统监测,南昌市2月市场水产物零售价格波动不大,经历了第一周上涨、第二叁周逐渐下跌、第四周回稳的过程。7种监测水产物“5涨1平1跌”,零售均价28.83元/公斤,较上月环比上涨0.3%。其中,对虾79.97元/公斤,环比上涨6.2%;草鱼18.64元/公斤,环比上涨1.1%;大带鱼37.18元/公斤,环比上涨0.9%;大黄鱼48.33元/公斤,环比上涨0.3%;鲫鱼26.92元/公斤,环比上涨0.2%;鲤鱼20.33元/公斤,环比持平;鲢鱼21.6元/公斤,环比下跌1.1%。
二、价格波动原因
我市水产物价格在2月呈现波动调整态势,主要受供需关系、季节性消费变化及全国市场联动等因素影响。具体如下:
1.节后消费需求疲软
春节后家庭囤货消化缓慢,餐饮及团体采购需求骤减,导致市场交易量下降。数据显示,2月全国水产物日均交易量环比减少15.7%,我市作为终端消费市场之一,需求端同样承压。替代品价格下跌(如猪肉、蔬菜)分流了部分水产物消费需求,进一步抑制价格上行。
2.供应端压力增加
一是本地与外地供应叠加。春节后物流恢复,山东、海南等主产区的淡水鱼、虾蟹类产物批量进入我市,加剧本地竞争。同时,本地养殖户逐步恢复投苗,但存塘量仍处于低位周期,整体供应相对稳定。
二是库存释放压力。节前压栏的养殖户在节后集中抛售,导致市场短期供应过剩。例如,全国2月淡水鱼批发价环比上涨2.9%,但我市因区域供需差异,部分品种价格回落。
3.运输成本与天气因素
气温回升降低了运输保鲜成本,外地调入水产物的终端价格竞争力增强,压制本地市场价格,且2月冷空气对本地市场影响有限。
4.全国市场联动效应
全国水产物价格在春节假期带动短期上涨,尤其是虾蟹类上涨较多,但节后需求回落导致价格趋稳。我市作为产销衔接区域,价格受全国趋势传导影响明显。
叁、后期价格走势预测
1.短期(3月)趋势
一是价格稳中趋降:随着气温回升,养殖户进入集中投苗期,淡水鱼供应将逐步增加,但消费端仍处于节后淡季,预计价格延续窄幅波动趋势。
二是需求局部回暖:餐饮业复工及学校开学短暂提振采购需求,但对整体市场拉动有限。
2.中期(4-5月)展望
一是供需博弈加剧:4月起黄河休禁渔期启动,海水鱼供应减少可能带动价格反弹,但淡水鱼因存塘量回升,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
二是天气与政策风险:若出现持续阴雨,可能延缓养殖周期,导致部分品种(如草鱼)短期供应紧张。此外,政府可能通过减免交易费用等措施稳定市场。
3.长期(2025年上半年)趋势
延续弱势运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国内消费疲软背景下,水产物需求增长乏力,迭加养殖成本高企(饲料价格同比上涨15%),行业整体盈利承压,价格或持续低位徘徊。
四、几点建议
1.养殖端:优化投苗节奏,关注饲料成本控制,适时淘汰低效产能。
2.贸易端:3月后可逢低补库,把握休渔期前的备货窗口;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3.政策端:加强农超对接,降低流通成本,必要时启动储备调节机制。
南昌市2月水产物价格波动是供需阶段性失衡、节后消费疲软及全国市场联动的综合结果。未来需重点关注天气变化、政策调控及养殖成本波动。建议市场参与者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价格下行压力与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