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础滨平台发现北京西路一段人行道地砖破损,已自动上报!”南昌市城市综合管理指挥所里,系统提示音刚落,案件信息已精准定位并推送至审核坐席。审核员快速确认后,案件随即被批转至所属西湖区平台。从础滨识别到区级平台接收,整个过程仅用时数分钟。这是南昌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南昌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日常高效处置城市运行问题的一个缩影。
南昌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项先进技术,构建了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可以实现指挥协调、运行监测、决策建议、行业管理等作用。目前,该平台已成功拓展智慧环卫、智慧执法、城市水务、智慧市政、燃气监管、园林绿化、公园景区、应急管理等核心板块,并创新开发了“掌上运管服”移动终端,为基层处置和市民参与提供了便捷入口。
步入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二楼,占据整面墙的巨幅电子屏如同城市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实时跳动着城市的脉搏——屏幕上,1239辆环卫作业车辆的运行轨迹清晰可见,11785名环卫工作人员的动态信息尽在掌握;更重要的是,遍布街头的视频监控网络,正通过础滨算法自动识别占道经营、路面破损、垃圾暴露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
“这些智能‘眼睛’和‘触角’,构成了城市的‘感知神经网络’。一旦发现问题,平台瞬间就能锁定位置、智能识别并自动生成工单。”南昌市城市综合管理指挥所所长张之际介绍。以道路破损为例,系统能自动框定问题区域,案件信息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上报、审核、批转流程,直达处置单位。据统计,试运行半年来,南昌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累计受理各类工单超过366万件,办结率达99.27%,其中视频础滨分析发现的12.6万余件问题,结案率高达99.31%。
南昌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强大的中枢神经作用更体现在跨部门协同效率的飞跃。过去需要多部门“接力跑”的事项,如今在线上形成“受理—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的闭环管理。“案件从础滨发现到社区人员抵达现场修复,最快可在数小时内完成,处置时间大幅度压缩。”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表示。
在西湖区桃花街道龙河社区,工作人员手机收到平台派发的道路破损案件后,迅速组织人员携带材料赶赴现场。修复完成后,工作人员按要求拍摄近景远景照片进行反馈。街办、区级平台和受理员线上快速复核后,案件随即高效结案归档。“以前靠腿跑、靠电话催,现在信息直达指尖,处置、反馈、核查都在移动端完成,效率提升太明显了。”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在执法领域,该平台实现了执法办案全程电子化、规范化,通过专项模块精准打击占道挖掘围栏等违法行为。
在环卫精细化方面,南昌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已对接环卫车辆1239辆、人员11785名,实现作业要素全数字化管理。各环卫所周均上报案件量达500件,环比增长42.86%。通过平台规范编发的《运行监测周报》已连续发布30期,为决策提供坚实支撑。2025年至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近百万吨,处理效能稳定达标;“洗城行动”等专项活动有序开展27期,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