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八一大桥时,东湖区墩子塘农贸市场的卷帘门便次第升起。提着竹篮的张奶奶熟门熟路地穿过光洁的地砖,在智慧秤前扫码支付买了把带着露水的青菜……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南昌农贸市场作为“民生枢纽”&别苍蝉辫;的生动写照。南昌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城市的农贸市场不仅装满了新鲜食材,更盛满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智慧监管
“您看这二维码,只要扫码查阅就能知道这把小白菜是从哪里运过来的,农残检测结果也在这里。”&别苍蝉辫;在墩子塘农贸市场的蔬菜摊前,摊主刘大姐边称重边给顾客演示。摊位上方的电子价目表实时跳动着菜价,旁边的公平秤前,刚买完菜的陈阿姨正在复秤:“现在市场天天有人校秤,让我们买菜更踏实。”
这种踏实感源于农贸市场的智慧监管体系。在农贸市场监控室里,工作人员盯着屏幕,摄像头清晰捕捉着每个摊位前的交易画面。每天清晨,检测人员便开始忙碌,他们从不同摊位抽取蔬菜样本,放入检测仪器后,结果半小时内便能显示在入口处的电子屏上。
在双港智慧农贸市场展示的一块显示屏上,滚动着接入平台摊位的实时销售数据,随着数字的不断跳动,当天双港智慧农贸市场的早市情况也随着显现。“我们在市场里设置了智能电子秤,这里的每笔交易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秤录入系统,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货品的上市时间、上游商户、原产地等信息。”双港智慧农贸市场管理人员介绍,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引入了先进的智慧农贸系统,用科技赋能市场,实现数字化运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场景升级
在墩子塘农贸市场,绿色吊顶灯幕洒下了柔和的光线。“以前来买菜得穿胶鞋,现在穿布鞋都不沾泥。”推着婴儿车前来买菜的郑女士笑着说,她刚在母婴室给孩子换了尿布,“这里的母婴室非常干净,带娃来逛农贸市场再也不用手忙脚乱了。”在市场改造时特意拓宽的1.5米通道里,送货的小推车与购物的市民互不干扰,水产区的排水槽设计成隐形地漏,空气里没有了以往的腥味。
九洲农贸市场的转型更令人惊喜。上午10点,退休教师刘大爷在农贸市场的小公园里教孙女踢毽子,他老伴则在市场内买菜。“以前买完菜就走,现在我不仅能在这里和老伙计下盘棋,孙女还能在游乐区玩会。”在小吃区的南昌炒粉摊前,老板翻炒着铁锅,香气引得刚放学的学生们围拢过来,阵阵吆喝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农贸市场充满了活力。
每到周六,九洲农贸市场免费理发点开放,理发师正给一名老人修剪头发。78岁的周奶奶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理发,还不要钱,这农贸市场想得太周到了。”去年冬至那天,她还领到了农贸市场发给大家的饺子。
从智慧监管守护“舌尖安全”,到场景升级带来“舒心体验”,再到暖心举措织密“民生网络”,南昌农贸市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每个清晨的市井喧嚣都充满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