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洒满叁经路7号院,这里正洋溢着一派热闹景象——32户居民穿梭在崭新的楼栋间,有的忙着搬运装修材料,有的正与设计师讨论新房布局,每个人脸上都写满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谁曾想,这片充满生机的区域,昔日竟是令居民日夜难安的顿级危房聚集地。在东湖区多部门的协同推进下,这里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华丽蝶变。
近日,记者走进叁经路7号,眼前豁然开朗:两栋崭新的钢筋混凝土居民楼巍然矗立,外立面明快整洁,楼间距宽敞舒适,彻底取代了往日墙体斑驳、木构件腐朽的砖木结构危房。“你看这新楼,多亮堂!”居民陈新春脚步轻快地迎上前,带着记者边走边介绍,语气中难掩激动,“困扰我们大半辈子的住房问题,如今总算彻底解决了!”
回忆过去的居住环境,陈新春不自觉地皱起眉头。“1栋、2栋是1969年建的单位房改房,五十多年风吹雨打,早已破败不堪。”他指着新楼的位置,仿佛仍能看到往日的窘迫,“一到下雨天,家里得摆十几个盆接漏水,叮叮当当响一整夜。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常常冒雨上门,不是通知临时撤离,就是反复提醒注意安全,真是既麻烦又揪心。”
2023年8月,叁经路7号房屋经鉴定为顿级危房,须停止使用并拆除重建。消息传来,居民们既焦虑又期盼。“听说可以原址重建,我们马上自发成立业委会,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把房子建好。”陈新春坦言,筹集资金、统一意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多亏区住建部门、豫章街道和四经路社区的干部一次次上门,帮我们解读政策、协调矛盾,重建工作才顺利推进。”
“您看这施工进度,我们可是按下了‘加速键’!”东湖区豫章街道四经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雷燕祎指着墙上的工程节点图,言语中充满自豪。“2024年8月12日启动拆除,不到一个月完成场地清理;9月中旬开始地基施工,11月初两栋楼主体封顶;今年年初基本竣工,5月起陆续交房。”她介绍,重建严格遵循“五原”原则——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产权性质,确保居民在熟悉的环境中住得安心。
站在新房的阳台上,陈新春望着楼下正在补种绿植的工人,感慨道:“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邻居熟、环境亲,早就有了感情。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没有区委、街道、社区一层层的支持,这房子哪能建得这么快?真是打心眼里感谢!”
从危房预警到多方协调资金,从施工质量监管到顺利回迁,叁经路7号的变迁历程,浸透了基层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如今,居民们忙着挑选家具、筹划乔迁。这幅安居乐业的画面,正是东湖区基层干部用实干交出的暖心民生答卷。
今年以来,东湖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统筹城市与乡村、建设与管理、功能与环境,积极打造“人城和谐、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区。上半年,东湖区顺利完成金家山小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征迁安置,顺利完成江西财大、花鸟市场安置房建设地块的房屋征收及倒房工作;全市首例“原拆原建”项目(新公园路87号)成功落地,不仅圆了32户居民的“安居梦”,更探索出“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居民参与、高效协同”的危旧房治理新路径,为危旧房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东湖经验”。
接下来,东湖区还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加快推进扬子洲7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鹏举路东延、龙沙湾路拓宽等项目,巩固深化“两整治一提升”成果,实现扬子洲自然村整治全覆盖,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同时,启动滕王阁东片区房屋屋顶整治试点工作,坚持不懈优布局、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全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