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男人的天堂日韩

赣服通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奥础笔
小洪同学
分享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县区动态

西湖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焕新记

来源:南昌日报社 发布日期:2025-10-10 09:10:58 浏览量: 字体

10月1日,“烟火南昌 市井西湖”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项目落成揭牌。五座新建牌楼如同时光之门,将千年豫章文脉与当代市井生活紧密相连。

牌楼立新韵 文脉续传承

国庆节的晨光中,船山路与中山路交会处新建的牌楼前,醒狮欢腾,鼓乐齐鸣。红色绸布徐徐落下,“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八个石刻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这座四柱叁门五楼的仿古牌楼,以其庄重典雅的形制,将现场的人们瞬间带入历史长河。

“这八个字生动诠释了南昌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湖南游客张红红在牌楼下驻足感慨,举起手机记录着难忘时刻。

今年7月,西湖区启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工程,在船山路、珠宝街、棉花街、带子街等关键节点新建五座牌楼和一座拱门。这些建筑严格遵循明清设计,采用优质石材和木材精心打造,斗拱层迭,飞檐翘角,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相得益彰。石柱上的祥云卷草纹饰栩栩如生,木构斗拱严丝合缝,处处彰显匠心。

揭牌仪式后,舞狮队伍引领游客穿行在青石板路上。秋日阳光透过牌楼,投下斑驳光影。珠宝街新建牌楼下的“烟火南昌”“市井西湖”石刻对联熠熠生辉,成为游客最爱的打卡点。市民穿过牌楼,一眼望见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貌;游客驻足片刻,便能感受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千年故事的深厚底蕴。

古今相辉映 商脉承新机

“千载万寿宫,半部豫章史。”这句古老评价在今日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得到生动诠释。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的街区,自2021年10月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已超八千万人次,成为展示南昌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西湖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淑平介绍:“今年1—8月,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实现销售额约3.2亿元,同比增长26.6%;接待客流超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刷新南昌商业街区流量纪录。”

在街区11号电梯附近,来自深圳的公司星瀚互娱“GO GO XR LAND 欢乐空间”全国首个集合店在国庆日正式开业。星瀚互娱中国区运营总监董博表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承载南昌记忆的文化地标,改造后客流量增加,更让我们这样五湖四海到来的商家有了安心经营、稳步发展的沃土。”

如今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老字号里老师傅坚守传统手艺,新潮店铺中年轻人体验前沿科技。这种新旧交融的景象,让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荣获“国家4础级旅游景区”“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等十余项荣誉,成为“本地人常来、年轻人必来、外地人想来”的城市文旅新名片。

绣花功夫深 街区换新颜

午后暖阳下,老居民邓萌芽坐在修缮一新的街边长椅上,看着环卫工人推着新款保洁车经过。“‘撤桶并点、车到桶出’这个办法好,现在街面干净整洁,让我们这些老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生活。”

西湖区成立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周边街道环卫品质提升专班,推行细致入微的综合治理:实施“无缝保洁”,节假日按50米1人标准配备保洁人员;升级垃圾收运模式,根治垃圾落地与油污滴漏;推行“柔性执法”,落实“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深化“共治共享”,依托“门前责任制”红黑榜激发商户主人翁意识。

走在如今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路洁净如洗,赣派建筑修旧如旧,商户门前的红黑榜记录着每日卫生评比。环卫工人刘美华仔细擦拭新牌楼的石基座,笑着说:“现在大家环保意识都提高了。”来自深圳的游客李华赞叹:“这里既保留历史韵味,又具备现代城市的整洁便利。”

以硬件提级、管理提标、文化提位为支撑,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正以崭新姿态,让更多人在此读懂南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魅力。从牌楼的文化象征,到商户的创新经营,再到居民的幸福体验,这片古老街区在新时代焕发着蓬勃生机。当夕阳余晖洒在珠宝街“烟火南昌,市井西湖”的楹联上,穿梭其间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座千年街区跳动的时代脉搏。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