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嗣武代表:
您提出的《对于提升南昌市城市韧性的建议》收悉。依据部门职能分工,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对于建议“强化基础设施统筹建设”
(一)综合交通规划方面
一是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持续深化《南昌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和有序建设提供规划支撑。持续完善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构建覆盖全面、功能互补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切实保障总体规划的意图精准落地、高效实施。二是配合发改部门开展昌厦(福)高铁南昌段、武咸昌/长昌(九)高铁等高速铁路及赣江新区、抚州、丰城-樟树等方向的市域铁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做好规划预留,为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叁是与交通部门共同谋划“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布局,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优化南昌北二绕城高速、南昌南绕城东延塔城至进贤高速、洪腾高速线位布局,尽可能少占永久基本农田。四是持续完善“十纵十横十联”骨干道路体系。完成汇贤大道西连东跨、高新大道快速化、英雄大道快速化、昌樟高速二期工程枫生段改扩建、云翔大道、广州路隧道下穿、姚湾综合码头疏港道路、赣江大道南延、上海路南延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批服务工作,助力项目顺利启动建设,有效提升城市路网通行能力。
(二)地铁与公交衔接方面
一是我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科学谋划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开展并完成了《南昌市第二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南昌地铁通道及设施(场站)控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南昌市轨道建设提供上位规划支撑。全力配合做好第叁轮轨道建设规划申报工作,继续“织密”我市轨道线网。二是在组织审查轨道部门编制的轨道站点一体化设计中,做好轨道站点出入口、公交站台、非机动停车、步行通道等要素衔接,提升地铁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通达便利。叁是紧密结合未来科学城控规及高校布局,深入开展高校组团片区轨道2号线、4号线连接方案研究,提升高校及周边区域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叁)给排水工程方面
在各主管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我局加强道路管线综合规划审查,科学统筹给水、雨水、污水等各类管线布局,确保管线布设安全有序。为全力推进南昌市水环境治理叁年攻坚行动,我局高效完成全市所涉道路的管线综合规划审查及相关规划服务工作,为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二、对于建议“科学调整生态环境布局”
拓展绿色空间方面
我局科学编制《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一是引导城市功能结合蓝绿空间合理布局。立足南昌大都市、大生态的特色,兼顾生态保护的要求和市民游憩休闲的需求,以城郊地区的生态绿楔和城市都市区的城市绿廊为衔接重点,构筑“揽山拥江、五楔入城、绿脉织网”的绿地系统。二是严格管控城市绿地,划定城市绿线。将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结构性、系统性的重要绿地划为城市绿线,主要包括重要的斑块绿地和沿赣江、乌沙河等主要江河水系、山体和部分交通廊道的线性绿地等。
叁、对于建议“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一)均衡医疗资源方面
《规划》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设施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叁类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用地布局。并结合服务人口,适当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单体规模,满足用地和业务用房需求。
(二)完善应急避难系统方面
一是《规划》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将城市公园、广场、体育场(馆)、中大型学校操场、大型防护绿地、空地等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分布对其进行分级设置。二是我市成立了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具体推动,相关市直职能部门对接指导的全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并且南昌市已纳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范围。截至2025年2月,南昌市已有48个项目被纳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正式项目清单。叁是为进一步推进南昌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局正在开展南昌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研究,针对“平急两用”理念的应用与实践,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入手,深入评估南昌市灾害风险并进行场景推演,结合南昌市打造网红城市的发展方向,从“平疫”“平赛”“平假”等场景演练出发,综合梳理相关专项规划及规范文件要求,确定“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目标和功能转换要求,助力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同时据了解,南昌市应急管理局正组织编制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我局将加强规划衔接,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期盼今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附件: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