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南昌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对于进一步加大乡村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的关心与支持,提案中的建议使我们深受启发,现结合我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就提案内容回复如下: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物资源。既是自然历史中的“活文物”,也是乡村生态旅游靓丽的“名片”,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文化和经济价值。
一、南昌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根据最新南昌市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全市列入保护古树名木数量为4259株,隶属31科、50属、62种。其中,千年以上古树34株,一级古树498株,二级古树765株,叁级古树2998株。对每棵古树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状况等指标全部录入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同时,实现了对登记在册古树的挂牌全覆盖,为古树名木精准保护、科学研究、合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南昌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存在问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加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面临压力和威胁,需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一)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影响不容忽视,生长在高山、低洼地区的古树极容易受雷电、强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如2024年4月出现的8-10级雷暴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造成进贤县、南昌县部分乡镇出现古树拦腰折断甚至连根刮倒等现象。
(二)立地条件复杂。部分古树分布于丘陵、山坡、裸岩等地带,土层薄,营养缺失,生长环境形势复杂,保护复壮技术实施难度高,缺乏科学有效的复壮管理,面临自然死亡的威胁。如南昌市约有266棵濒危古树,大部分都处于山坡、裸岩地段,复壮难度大。
(叁)保护措施不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扩大化,导致大量古树周边地块硬化,根系生长受到影响,致使生长衰落。如南昌市大部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未科学合理为古树生长留下足够空间,导致古树生长受限。
(四)保护资金匮乏。农村古树名木大都生长在山区自然林地内,并且部分古树名木由于树龄较长、病虫害等原因急需救助,救助一棵濒危古树花费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但是政府财政专项经费有限,社会力量参与较少,导致古树管护不到位。
(五)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新增古树名木与后备资源的树龄需专家鉴定,花费时间较长,影响树木保护的及时性。同时,由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部分古树管护措施不当,管护成效有待提升。如因机构改革,南昌市乡镇基层林业工作站全部取消,导致基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专业人才稀缺,日常管护人员多为当地群众,古树一旦出现问题只能向上级求助。
叁、有关工作安排和思路
按照贵委提出的建议,结合南昌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我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全面加强古树名木日常巡护。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各级林长年度巡林的重要内容,通过林长巡林,及时解决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全市古树名木纳入“一长两员”责任网格,由专职护林员开展日常巡护监管,定期上传反映古树名木全貌的照片至巡护管理系统。
(二)全面实施衰弱古树名木复壮工作。对全市长势衰弱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排查,根据古树名木等级划分和衰弱情况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方案,对症实施病虫害防治、防雷保护、增设围栏、封堵树洞、加固、支撑等措施。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的基础上,将古树名木复壮经费纳入市本级年度预算,逐年加大保护投入。鼓励社会组织、公司及个人资金以古树认养的方式投入,切实加大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
(叁)全面开展各类古树名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3.12”中国植树节、“3.21”国际森林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线下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向民众讲述古树背后的历史典故、生态价值。线上借助新媒体平台,推送古树保护专题短视频、图文报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公众自觉爱护古树名木,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爱护、保护古树名木,营造全民参与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支撑。古树名木的保护需要依靠科学知识和专业的团队指导,我局将积极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接和沟通,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及时做好相关林业技术推广;同时注重对基层古树名木保护人才的培养,不断扩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解决农村基层专技人才缺乏的问题。
(五)全面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相关机制。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涉及各乡镇及多个部门,需要全面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乡村古树名木的,由建设单位在有关建设方案中明确古树名木保护措施,为古树名木生长预留科学合理的生长空间。方案须由当地乡镇、县级林业局进行联审,统一意见后,建设单位进行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联审意见进行监理,保障科学施工,有效维护古树名木正常生长。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南昌市林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南昌市林业局&别苍蝉辫;&别苍蝉辫;
2025年6月26日